您的位置:首页 > 智能 >

从人工智能到虚拟现实,成都互联网创新科技发展再探新-当前观点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时间: 2022-11-24 23:06:11

每经记者:任飞 每经编辑:肖芮冬

对互联网来说,人工智能将会成为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的入口,虚拟现实技术也将为创新服务场景的落地提供更广域空间。在成都,数智科学与应用已经在医疗、物流、传媒等多个领域扎根拓展,为全国乃至世界探索数字未来的智能化新机遇。

11月24日,“践行新理念·增强新动能”成都市互联网创新科技成果展示暨投融资活动继续举行,当天的人工智能专场和虚拟现实专场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代表和高校专家,共话创新的产业生态新基建、共谋多元的数字经济新商业、共绘蓬勃的互联网科创新蓝图。


(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下同

活动由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每日经济新闻联合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国际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都交子区块链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主办,成都天府文创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成都虚拟与增强现实产业协会秘书长史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国际联合研究院院长蒋涛、富坤创投、天府文投、无量资本、原力创投等高校专家、国内知名创投机构,以及中泽科信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向己科技有限公司等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行业的优秀企业代表参加了活动。

人工智能领跑,成都引擎强劲

犹记得2016年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中,谷歌“阿尔法狗”以4∶1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彼时就有人评论道:“机器战胜了人类,人工智能已经到达了取代人类的奇点。”

所谓奇点,也是起点,更是支点。因为这是科技融入实体经济的新机遇,也是互联网科技探索新领域的新起点。正如中泽科信科技有限公司CEO苏应生在今天的路演中提到的那样,人工智能将深度嵌入不同场景的生产流程中,像电力和互联网一样,成为一种新的通用技术,而成就这一切的开端,是要找寻融入实体经济的入口。

苏应生和他的团队致力于构建一个多方共同参与,全流程助力农业向智慧化转型升级的多功能集成系统。他在介绍中表示,项目重于金融服务功能的建设,借助于搭建的数据库中存入种植企业实际生产数据,生成独有的评估报告提供给金融机构,以便于对种植企业进行信用评估,降低授信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

将传统农业与现代金融融合起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予其新的商业模式和创造力,这或许是科技带给创业者的最大红利来源,而像苏应生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成都蓉视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虹也表示,人工智能发展的社会价值更高,来自于提高效率,解放人类的双手。

该公司主要致力于城市管网巡检、养猪行业、IDC数据机房,配电房巡检等相关应用场景的巡检机器人开发。让巡检机器人辅助人工巡检,替代部分人工巡检,进而全部释放人工工作量,同时提高工业巡检效率,助力企业安全高效生产运营。

一直以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侧重于技术层和应用层,终端产品尤其丰富,但受限于创新难度大、技术和资金壁垒高等问题,基础层短板突出,底层技术和基础理论缺乏标志性研究成果。近年来,成都不断拓展底层技术研发,支持相关企业发展,已显示出强劲的内生增长动力,逐渐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强引擎。

根据成都智慧互联网研究院首次编制并发布《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版)》,截至2021年底,成都市共聚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580余家,产业规模达469.2亿元,较2020年增长147%,2021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快速发展,较2020年翻番。

究其原因,是产业创新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的结果,当前成都市已初步构建“一核一区多园”人工智能创新空间格局,产业链覆盖了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以及各细分领域,已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高校企业双向赋能,向核心技术挺进

在成都取得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同时,外界也将目光投向这里的产学研转化实力,由于成都拥有中国西部最顶尖的科研及高校学府,校企合作的双向赋能优势备受关注,自然也成为了本次活动上的亮点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来自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居太亮、天津大学四川创新研究院AR技术团队代表潘成以及天津大学四川创新研究院图像感知团队代表王康年,先后在路演中展示了其项目和其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的思考。

居太亮带来的是电子科技大学信通学院的便携式工业声像仪,利用麦克风阵列采集多通道音频数据,在指定频率下使用波束形成算法计算出扫描平面上的声源分布信息,然后将声源分布信息与实景图像融合,在直观的融合图像上就能快速确定声源的空间位置和产生来源。

他在分享中提到,高校既是前沿科技“对口”实践的平台,也是校内科研对外转化的“窗口”,一个方向正确且真正能够落到实处的产教融合实践模式是每一个校内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愿景,他和他的同仁正在朝着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此外,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高校专家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来自天津大学四川创新研究院图像感知团队代表王康年表示,国家目前的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较大,人才培养刻不容缓,亟需加强人才储备和梯度建设。

他在展示无人机图像技术团队时表示,他们的项目可以应用于土方计量、工业气体检测以及桥梁大坝等检测。合作的单位除了天津大学还包括中国航天、时代新材跟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大学四川创新研究院AR技术团队代表潘成表示,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对接与耦合,是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更是将人才培养和协同育人落到根本的重要途径。

他的图像感知测量团队在虚拟现实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他表示,AR增强现实技术中光学显示技术决定了AR系统的性能体验,当天的项目展示中,核心已掌握新一代增强现实技术中衍射光栅波导设计与核心。

虚拟现实技术跨界擦火花,让梦想照进现实

伴随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从跟跑到领跑,在一些技术上进入“无人区”,尤其是国际环境风云变幻之下,成都已经意识到,发展离不开源头核心技术的创新。而跨界融合的创新,也催生出新的机遇。

比邻星球联合创始人董含灵就在会上表示,元宇宙的加入使得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都具有娱乐性,融合的发展也为打造自己企业IP形象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可以据此做更多扩展。

比邻星球APP是国内率先发布的、面向海量用户的内容+社交平台级元宇宙应用。比邻星球是一款面向新一代年轻人的虚拟社交活动平台,把线下好玩的活动场景在虚拟场景中实现,再整合全新的交互方式,创造出丰富的玩法,让年轻人用虚拟化身建立脱离现实社交压力的社交网络。

同样好玩的还有万物时(浙江)文化有限公司,这是一个融合自然美学的科技品牌,用技术开创都市人虚实融合的养宠新形式,借助AI引擎,让艺术家与爱好者在“万物岛”培育数字生物,并通过全息投影和透明显示技术,把元宇宙生命带入“未来水族缸”。

成都睿辉科技有限公司则是定位于科技、文明和商业跨界融合的集大成者。在CEO李宗灿看来,创造商业机会,包括创作者经济、沉浸艺术、人机交互科技、基础网络和计算、场景设计和运营等,这些机会都可以来自于传统行业,经过元宇宙融合催化后,又赋能传统行业,这样的数字化转型,从传统的数字化管理提升到真正的数字商业革命,市场非常广阔。

此外,还有成都向己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青瞳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了路演活动,前者定位以服务吾本熊元宇宙为背景,赋能剧本杀ip创作为核心的数字艺术品交易平台,依托在剧本杀行业的已有资源,为剧本发行商提供全套的人物、道具等ip的全套数字藏品制作、发行、和售卖。

后者是一家专注于红外光学动作捕捉系统及虚拟现实平台研发的高科技企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制造和销售光学动作捕捉设备和软件,产品服务于虚拟现实主题乐园、影视、游戏等泛娱乐产业,也可应用于运动、医疗、VR、工业等领域。

从大家的展示中不难发现,过去10年,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发展快速,并从学术研究走向商业化,出现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当中,成都拥有强大的文创、科技产业资源,是我国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沃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成都还将诞生更多行业标杆,为中国乃至世界树立起东方AI、VR技术的一面旗帜。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

标签: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