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社会难题,看AI怎样赋能康复医疗领域-全球新视野
在我国,有神经康复需求的患者超过1000万,其中75%的患者因便利性希望选择家庭康复和自我护理。作为一名医疗领域的专业投资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吴钧博士敏锐地把握住这一市场需求,积极推进世界首款纯机械助力的神经康复外骨骼设备在中国的落地。
2022年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奕行®这款智能轻便的设备获得康复机器人应用赛道冠军,在上海奕然康复器械有限公司创始人吴博士的眼中,获奖的意义在于,未来能让康复训练走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因神经系统受损而出现运动障碍的患者受益,这也是他作为一位神经生物学博士独有的人文关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国神经康复需求患者超1000万“居家康复”或成未来新趋势
作为一名在医疗行业从业多年的投资人,吴博士从未离开过自己所热爱的专业。
1994年从中科大生物系本科毕业,1999年从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生物学专业毕业,随后加入美国强生公司,2013年辞职后便回国专业做起投资。在找寻项目的过程中,一次偶然的发现让他将目光瞄准康复护理方向。
在美国的一家诊所里,吴博士看到一位脊髓损伤患者正在穿戴一款仿生设计的外骨骼设备进行日常步行练习的测试,有着专业敏感度的他突发灵感,如果将设备拿来中国,或许可以帮助不少有神经康复需求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吴博士的直觉来源于中国庞大的患者群体。数据现实,我国有神经康复需求的患者超过1000万,其中75%的患者因便利性希望选择家庭康复和自我护理。但苦于没有智能便捷的设备,大多选择医院的康复医疗器械,这些器械不仅使用复杂,而且价格昂贵、难以持续。
眼前这一设备打破了吴博士对于康复训练的认知,抛去复杂的机械结构,仅靠几个轻便的装置便能模拟人工肌腱,在患者的步态周期内提供稳定性、摆动协助和本体感觉提示来达到提供康复训练、步态矫正和即时行走辅助的功能。
在与研发这一设备的美国公司达成合作不久,吴博士便遇到“本土化”的困难。“中国人的体型和美国人不一样,使用习惯和场景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在原型机基础上进行技术的更新迭代。”从2018年公司成立,到2019年初代产品“问世”,吴博士带领着不到10人的团队,研发出分别适合医疗机构、个人和儿童使用的可穿戴外骨骼下肢康复运动系统,现已进入上海市社区康复辅具租赁目录,6个月的费用仅5000元。
从100步到300步患者一小步是“居家康复”一大步
自重仅3千克的设备,除了轻便,还能够为患者带来的好处远比想象中多得多。
当康复变得简单易行,患者使用的频次和耐力就会大大增加,吴博士介绍,患者在穿上设备前,可能只能走100步,在设备的帮助下,可以提升至300步,500步。对患者而言,穿上设备后不仅运动量会增加,而且运动区域也有所扩展。“原本只能在家里走走,最多也只是在户外的平地上慢走,现在患者能在穿戴设备的情况下上坡和下楼梯,实现社区行走。”
随着活动场景和运动强度的加大,吴博士说,经过4个星期的训练,患者不论在行走速度、效率还是行走耐力上会得到明显提高,甚至于其效果在传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高出一倍。同时,伴随训练时间的继续拉长,这些康复成果便会随之固化下来。
没有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在吴博士的眼中,这款便捷穿脱、易于使用的可穿戴机械外骨骼设备最大的好处在于,让“居家康复”不再遥远。
“在设备的帮助下,这些神经系统和肌肉损伤患者能够在黄金康复期内,实现‘主动行走’。”很显然,产品的推广对吴博士而言,有着更大的意义,推动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也成为他的使命任务,“通过日常步行辅助训练,可以减轻患者的残疾,提高自主生活能力,这也会提升家庭幸福感。”
目前,该设备已在上海的社区卫生医院内试点,在不久的未来,这一可穿戴外骨骼运动康复设备将有望走进全国各大社区,让居家康复走进千家万户。
人文关怀放心上 AI让设备更“懂”患者
“我们做康复领域的投资多多少少都会有公益的属性在里面,因为客户大多都是弱势群体。”作为一位神经生物学博士,他渴望通过自己的事业,来改善人们的生活。
由于产品的特殊性,他经常和团队的同事前往病人家中拜访。“每次上门,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又是递饮料,又是拿水果,他们的热情让我们感受到做这件事的意义。”吴博士说,比起售卖产品,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增加康复信心。
本次的参赛项目是在下肢外骨骼基础上,结合新型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步态分析算法,在患者使用下肢外骨骼做步行训练过程中实时采集步态时空数据,让患者和康复师对于患者训练效果做量化的分析,实现对于康复训练方案的及时评估优化。吴博士介绍,设备硬件采用的是高精度可穿戴惯性传感器,目前已经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即时观测到穿戴者的步态时空数据,并且进行实时分析。
“未来,我们希望能与科大讯飞合作,让设备更加智能化,实现真正的AI。”吴博士所指是向智能款中嵌入监测功能,“当患者训练完后,能够自动生成一份报告,这会让居家康复更加科学。”
此外,吴博士的团队还在考虑加入语音功能,当患者做训练时,通过语音对患者的康复动作进行指导,不论是行进的角度还是步距的大小,都能给到实时反馈,如何做到“及时性”是吴博士团队接下来几年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智能化是下一步研发的关键,当然这需要科大讯飞提供专业的人工智能支持。”
一个长远的目标要从眼前的小计划开始,或许为设备上加上传感器,再做一个手机APP会更容易些,“想要实现真正的智能化的人机交互,我们还要很长的路要走。”
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这一可穿戴机械外骨骼设备也将走入国际市场,目前已经与中国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的合作已在洽谈中,未来将会有更多人享受到智能外骨骼带来的便利。
2022第五届科大讯飞Al开发者大赛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开启108个赛题,按照算法、应用、编程赛、虚拟形象选拔、辩论赛、创意集市创意赛等方向设置众多赛道,共吸引全球31297支团队参与角逐。
在今年大赛中,有着许多像吴博士这样的开发者,即使是看似复杂的事,他们也无惧质疑,怀揣一颗炽热之心,以科技为剑去解决这一个个社会性难题。同时,涉及工业互联网、元宇宙、未来社区、智慧养殖、互联网金融、智能汽车等多个领域中,还有着更多优秀开发者。11月17-20日,在1024开发者节现场,他们将进行巅峰对决,碰撞科技火花,共探人工智能新未来。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