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华:我国已是新能源产能的巨无霸,技术仍需进一步发力
【资料图】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在近日举行的2022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气候变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独立科学家潘家华表示,就像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是碾压式替代,零碳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也已经呈现出一种“碾压式”挤出效应,传统化石能源产业要考虑有序退出,否则将不得不面对更艰难的处境。他同时称,我国已是新能源产能的巨无霸,原创技术仍需进一步发力,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
在演讲中,潘家华谈到,全球对未来社会的共识已经从低碳向“净零碳”转变,“净零碳”的本质就是碳中和,即人为的排放跟人为的移除达到一种平衡,实现温室气体“零”的净增量。对于我国来说,实现“净零碳”最有效的方式不应是弯道超车,而是要切换赛道,即从化石能源切换到零碳的可再生能源赛道。
他举例称,纯电动汽车目前百公里耗电低至12度,按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已低于0.2元/度的成本计算,费用只有2.5元;而燃油车百公里按8升油测算的油费需要60元。从市场竞争力和民众福祉来说,孰优孰劣非常明显。
根据多方测算,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的资金量在百万亿级,怎样才能调动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其中?对此,潘家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传统的化石能源领域对资金要求比较高,一个项目动辄几十亿甚至数百亿元,加上可能存在制度或技术门槛,社会资本在其中往往很难施展拳脚。但可再生能源赛道不同,可再生能源包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储能等诸多领域,具有空间大、多样化的特点,相比于传统能源体系,来自社会的民间资本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投资发展的领域。
他还提到今年地缘政治导致的能源危机,“(可以看出)化石能源具有点状分布的特点,使其具备了被控制、垄断而形成一种地缘政治工具的条件,而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则不同,可以摆脱地缘政治因素的控制,从而减少能源依赖的安全风险。”潘家华说道。
潘家华表示,曾经我们是“拿市场换技术”,例如以前很多汽车品牌是合资企业,而换到纯电动汽车赛道,很多是我们自己的品牌,且领跑全球。当前我国已是新能源产能的巨无霸,在技术、规模方面也具有市场竞争力,全球十大动力电池生产商中国占六家,全球十大风机制造商中国占六家。未来需要在原创技术上进一步发力,更多地“走出去”,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从而领跑世界。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 程维妙 编辑 陈莉 校对 刘军
责任编辑:
标签: